
相传三国时期,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,一天,偶遇大雨,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,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,痛苦难堪。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,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米菜,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。老者照办,服蛋三枚,病即痊愈。此事传开,人们都纷纷用地米菜煮鸡蛋吃,热潮遍及城乡。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,因此,三月三,地米菜煮鸡蛋,就在沔阳形成了风俗。以后逐渐传开,在江汉平原一带也盛行起来了。
在南方长大的朋友们一定对三月三不会陌生。因为每年的这个季节妈妈都会早早的把荠菜,黄豆,红枣,金银花,勾藤及各种祛风湿、清火的药材准备好,算好每个人鸡蛋的份量煮起来。
如今又到三月三,可想念妈妈为我们的煮的地菜煮鸡蛋了,怀念一家人一起坐在电视面前喝汤吃鸡蛋。于是催着小K张罗一份地菜煮鸡蛋分享给大家。比农历三月三提早了许多!(往下看,肯定是有福利的!)
做法:
1、材料准备:地菜一把
地菜又名荠菜,味甘、性凉,归肝、脾、肾经,有和脾、利水、止血、明目等效用。对去火、怯风湿和治腰腿疼痛有功效。
中药材:淡竹叶10g/钩藤20g/板蓝根20g/党参40g/黄豆50g/红枣50g
淡竹叶:性味甘淡,能清心、利尿、祛烦躁,对于牙龈肿痛、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疗效。
钩藤:以干燥带钩茎枝入药 。具有镇静、降压、清热平肝、息风定惊的功能,用于头痛眩晕,感冒夹惊 、惊 痫抽搐,妊娠子痫,高血压等症 。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材之一.
板蓝根:性苦,寒。具有清热解毒,凉血利咽之功效。
党参:性甘,平。补中益气,和胃生津,祛痰止咳。
黄豆:益气润肤,润脾燥,消积痢。宽中下气,利大肠,消水胀,治肿毒。
红枣:性甘,温。补脾胃;益气血;安心神;调营卫;和药性。
新鲜鸡蛋:10余枚
2、地菜去除嫩叶,洗干净后铺在锅底
3、倒入中药材,加入大半锅清水,再将鸡蛋洗干净后轻轻放入
4、大火烧开后,中火熬制
5、约熬制2小时,待水熬制一半即可
6、一口鸡蛋一口汤
做地菜煮蛋时,切记不要加食盐,因为加食盐后它的药用效果大打折扣了。
煮完喝上一口淡淡清甜的荠菜汤,和小时候妈妈煮的一样味道哦。